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中心 > 时政要闻
[政研室]面对“空心化”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
发布时间:2015-03-20   信息来源:至尊全讯555050   

[政研室]面对“空心化”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


  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身制定了新的计划。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,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坚持创新驱动、智能转型、强化基础、绿色发展。
  目前,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制定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,这被誉为“中国版工业4.0规划”。规划为中国制造业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,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,迈入制造强国行列。
  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、工业创新动力不足。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,总体看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。工业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主要依靠创新驱动,这是提升生产力要素水平的原动力。制造业服务化是工业化的战略取向。
  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22.8万亿元,工业品出口占全球的1/7,均居世界第一。但我国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,集中表现为工业增加值率偏低。据测算近几年只有23%,与发达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。工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,科技贡献率不高,大约50%,与发达国家相差20个百分点。
  创新驱动是工业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的原动力。创新驱动包括科技、产品、管理、产业组织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。通过创新推进节能降耗、减排治污、提升生产资料优化配置;推进制造业智能化、网络化、柔性化,提升生产工具的效率效能。
  同时,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制造业服务化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取向。
  发达国家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占GDP70%左右,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六成。我国目前服务业占GDP48.2%,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尚无准确统计。大力发展服务业,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共识。
  制造业服务化有两个方向:制造业向下游延伸,发展售后服务、专业服务、增值服务、全寿命周期服务,大力推行电子商务;制造业向上游扩展,提供研发、设计、咨询、信息、节能环保等社会服务。
  在这个转型升级过程中,大中型的骨干企业通过重组分离、主辅分离,将内部服务业务推向市场,变成社会服务平台,小微企业通过服务外包享受社会改革成果。制造业服务化不仅使工业企业提高附加值,得以转型升级,而且衍生壮大了生产性服务业,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。
  由于受到西方经济的影响,加上我们自身机制的缺陷,我们的工业一度出现了“脱实向虚”的危险倾向。资本游离,不再向实体经济投入,甚至连实体经济本身也外流去搞虚拟经济,支持经济发展的能源、资源、土地、人才等要素的非正常转移,使得效益低下,工业被“空心化”。
  我国应该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,防止工业被边缘化和空心化。全面往4.0走的时候,还要补2.0的欠账。当前,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领域,航天、高铁、核电等,也有落后的甚至完全依赖人工的小矿山、小作坊。
  工业4.0强调“智能制造”,在生产要素高度灵活配置条件下大规模生产高度个性化产品,物联网、数据网等是未来工业的基础。但我国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,淘汰落后产能、升级传统产业任务仍艰巨。
  中国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转变,虽然是很艰难的事,但是,中国却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。客观上,不转变,中国经济就会进入死胡同。可是中国人民、政府,不会甘心,全国上下,都有一种冲劲,这是成功的基本条件。其次,中国已经具备了覆盖面很广的制造业产业体系,众多的企业和勤劳的民众,具备了攀登高峰的基本素质。
  中国转型的最大障碍,就是政府的执政能力还有待提高;一些企业的“不守信”和“急功近利”,需要时间和竞争来净化;个人的社会责任也有待提高。政府、企业、个人的全面升华,是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先决条件,有了这个先决条件,创新将成为必然,中国产品走出去占领世界高端市场,也将是一种必然。
  
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
中国民贸微博
COPYRIGHT © 1986-2016  BY 至尊全讯555050 - 至尊全讯大全 ALL RIGHTS 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 邮编:100031

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